您的位置: 首頁 >體育 >

如何才能在訓練后比賽后得到更快更好的恢復呢

2022-06-29 17:29:04 編輯:章義妹 來源:新浪體育
導讀 訓練和恢復的緊密結合,才構成了運的水平的增長,缺一不可?;謴蜁r間的長短、恢復效果的好壞,對訓練有很大的影響。只有恢復較快、恢復時間

訓練和恢復的緊密結合,才構成了運的水平的增長,缺一不可?;謴蜁r間的長短、恢復效果的好壞,對訓練有很大的影響。

只有恢復較快、恢復時間短,才可以進行高密度、高質量的訓練,達到提高成績的目的;如果恢復時間太長,那么很難進行高密度的訓練,提高成績的效果有限。而如果沒有完全恢復就進行第二次訓練,會造成肌肉僵硬、過度疲勞,使訓練效果大打折扣。

那么如何才能在訓練后、比賽后得到更快、更好的恢復呢?要知道消極休息、積極休息這兩種形式的區(qū)別。

什么是消極休息?

消極休息是指一般的靜止休息、睡眠等。睡眠時,中樞神經系統,尤其是大腦皮質的抑制過程占優(yōu)勢,能量物質的合成過程也占優(yōu)勢,體內的一些代謝產物或被利用或被排除,疲勞得到清除,肌肉的恢復和增長也在睡眠中發(fā)生。

消極休息是和積極休息相比較而言的,不是指情緒上的消極,而是方式的單一,以“靜”為主,缺乏靈活性。

什么是積極休息?

積極休息是指用轉換活動內容的方法進行恢復,如運動后的整理活動、物理和機械的放松與按摩、心理放松等。積極性恢復措施之所以能起到恢復作用,是由于轉換新活動時,大腦皮質中樞的興奮能誘導周圍的抑制過程加強,使原已疲勞的中樞抑制加深,能量物質的合成進行更快,并能促進乳酸的消除。

積極性恢復的幾種措施有:

1、慢跑

在大強度運動結束后,如果進行低強度的有氧運動(放松跑),乳酸清除時間僅為靜息狀態(tài)的一半,其原因是呼吸循環(huán)和有氧氧化消除乳酸的速度加快,緩解高強度運動造成的肌肉緊張、僵硬。

慢跑還有助于防止大強度訓練課、比賽之后的“重力性休克”。因為人體激烈活動時,下肢血管擴張,血流量增加,主要靠肌肉收縮的壓力來促進血液回流,如果突然轉入安靜狀態(tài),失去了肌肉收縮的壓力,靜脈血就淤積在下肢、不能回流到心臟,出現急性腦貧血、血壓降低。沖過終點后繼續(xù)慢跑就可以防止這個問題。

所以,跑友們在大強度訓練課、比賽之后,應該進行放松跑,強度為最大心率40%~50%,時間5-10分鐘為宜。

2、按摩

運動后進行按摩,也可使肌肉中的乳酸盡快排出或轉化,促使肌纖維放松,消除疲勞。按摩一般在運動結束后20-30分鐘內進行。按摩從輕按開始,逐漸過渡到推摩、擦摩、揉捏、按壓和叩打,再配以局部抖動和被動活動。按摩要從遠心端向近心端進行,即從小腳、大腿到腰背,從手、小臂、上臂到胸部,也可采用電動按摩或水力按摩。

3、靜態(tài)拉伸

跑步時,需要肌肉反復用力收縮。如果跑后沒有拉伸放松,肌肉過多地處于收縮狀態(tài),那么其長度傾向于縮短,緊張度增加,使肌肉彈性和收縮工作的能力都會下降。因此就需要通過拉伸,來改變肌肉容易過于緊張的情況,并加快局部炎癥因子、代謝廢物排出,加快疲勞恢復。

要注意訓練后采取的拉伸是靜態(tài)拉伸而不是動態(tài)拉伸。靜態(tài)拉伸是將肌肉處于靜止、拉長的狀態(tài),每個動作持續(xù)20-30秒為宜。

4、泡澡(冷熱浴)

此外,鍛煉后泡澡也是不錯的辦法,目前專業(yè)運動員大多采用冷熱交替浴的方式。比如,在15℃的冷池中浸泡5分鐘、在40℃的熱池中浸泡5分鐘,交替進行。

冷熱交替水浴在實踐中的作用已經經過廣泛的驗證,冷熱的交替刺激使血管一張一縮,從而增加血管的彈性和對刺激的耐受力,改善機體的血液循環(huán)和營養(yǎng)狀態(tài),使代謝產物、致痛因子、炎癥介子等代謝物質隨血流灌注排出。運動員會感覺到血管的不斷收縮及擴張,使機體得到快速放松和恢復。

5、交叉訓練

在恢復期增加一些交叉訓練(除了跑步以外的運動)也是一種積極恢復,不僅可以減少長期重復跑步造成的心理厭倦,緩解單調奔跑產生的生理上的疲勞,還可以刺激平時缺乏鍛煉的部位,有利于全身力量發(fā)展的平衡與協調,減少傷病風險。

游泳,自行車都是不錯的交叉訓練、有氧耐力訓練方式。健身房的力量訓練有時候也能作為交叉訓練的內容,特別是對于本身力量較差的跑友,效果更好。

睡眠這種“消極恢復”也不可缺少

特別是在睡眠時,中樞神經系統,尤其是大腦皮質的抑制過程占優(yōu)勢,能量物質的合成過程也占優(yōu)勢,體內的一些代謝產物或被利用或被排除,疲勞得到清除,肌肉的恢復和增長在睡眠中發(fā)生。因此,跑友們必須有足夠的睡眠時間,盡量不要熬夜。

人體在清醒狀態(tài)的活動,使得各個組織器官消耗了大量的能量,體內分解代謝高,疲勞產物堆積,從而容易發(fā)生疲勞。在睡眠狀態(tài)下,有機體的許多組織器官的活動水平如肌肉緊張度、心率和血壓、呼吸、體溫等降低,甚至處于不活動狀態(tài),對能量的需求減少,使得組織器官特別是腦組織得以休息和恢復,避免因過度活動而功能枯竭。

此時,人體身體內臟器官及肌肉組織將進行修復,蛋白質的合成大于分解。研究表明:70 %的身體修復都是在睡眠中產生的,當睡眠時間減少時,身體修復的效果必將受到影響。

說到睡眠和運動表現的關系,就不得不提到肯尼亞跑者,他們生活很簡單、條件很清貧,除了訓練就是休息。在這種條件下,再加上他們心無旁騖的訓練以及休息,出成績顯然是順理成章的。

在《跑出肯尼亞》中,作者芬恩提到肯尼亞長跑名將勞娜·基普拉加特,講述她每天睡16個小時是廣為人知的事情。如果下午他們沒有訓練計劃,也許會在三四點鐘就會進入睡眠狀態(tài),這樣一來,第二天的精力充沛程度可想而知。


免責聲明:本文由用戶上傳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!

2016-2022 All Rights Reserved.平安財經網.復制必究 聯系QQ280 715 8082   備案號:閩ICP備19027007號-6

本站除標明“本站原創(chuàng)”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